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后招聘

高校招聘
上海
1年 之前发布

学院简介 

百十同济,百年交通。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1914年同济大学设立土木科时即下设道路、铁路施工专业。“思行合一,交融成艺”是学院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凝练并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根源。学院秉承这一理念,培养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党政杰出人才、企业领袖人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国内外交通领域的同济品牌。 

学院设有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运输管理工程系和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等5个系,拥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民航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部车路协同系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重要学科平台,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

学院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开拓学术前沿,近十年承担完成国家级项目近6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30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名列前茅,在TRB论文数量上进入国际机构前三位。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持/参编标准规范100多部;支撑了全国数十万公里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维护、100多个机场的测试评价;十三五期间支撑30多个机场的新建和改扩建、20多个省市数百项市政设施下穿铁路工程,服务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长沙中低速磁浮项目等重大工程。参与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80余座城市的交通诊断、决策支持和拥堵改善工作,20多个城市10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服务四届进博会、深圳大运会、太原二青会等活动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和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营,形成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1.进站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年龄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进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博士学位年限不受限制。 

合同期3年,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必须先办理离职手续才能申请入站。 

博士期间,在交通/土木/计算机等相关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第二作者身份(仅限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的情况)发表过1篇及以上研究型学术论文;或博士期间,参与过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受项目资助的论文等)。 

符合国家、学校文件规定的特殊博士后进站,需另行申请。 

2.薪酬待遇 

普通博士后年薪30万元+; 

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博士后税前年薪42万元+,获“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或“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的博士后税前年薪36万元+; 

学校提供博士后公寓或住房补贴; 

学校每年为博士后提供免费体检; 

子女入学(小学)、入托等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办理。 

在站期间可申请的人才计划及项目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资助计划 

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 

各类开放课题 

3.申请流程 

常年招聘,流动站随时接收申请。 

申请人提交以下材料至流动站邮箱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同时获取应聘须知相关材料: 

个人简历、博士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或护照)、学术成果代表作(论文仅限第一作者)等材料 

流动站根据《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 

流动站召开进站评审会,通过学术考核的申请人,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按照国家、上海市有关规定为博士后办理进站手续。 

现有博后招聘信息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 

2022年度拟招收人数 

10-12人 

拟招收博后的研究方向 

1. 路基工程方向、智能铺面方向、机场建设与管理方向 

2. 道路安全与环境 

3. 低碳韧性交通基础设施 

4. 智能道路材料、道路自感知技术、道路工程力学 

5. 自动驾驶、交通风险评估、智能交通 

交通工程系 

2022年度拟招收人数 

12-15人 

拟招收博后的研究方向 

1. 交通仿真、交通流理论、交通数据分析与主动管控、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 

2. 交通行为、心理与安全;车辆主动安全与自动驾驶;道路设计安全评估与优化;基于信息化的交通安全管理 

3. 综合交通规划与政策、交通智能化精细化管控、交通碳减排及碳管理、数据驱动的交通治理与优化 

4. 大数据分析、交通环境、货运及物流 

5. 出行行为建模,MaaS,智能体仿真、大数据分析 

6. 交通、能源与大气环境;低碳交通;交通多模式能耗和排放模型;交通系统生命周期分析;交通网与能源网融合自洽 

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2022年度拟招收人数 

12-15人 

拟招收博后的研究方向 

1.交通设计与控制、车路协同系统、智慧出行服务、智能驾驶辅助 

2.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大数据分析、智能公交管理及控制、智能交通系统及应用、车路协同管控 

3. 交通系统电动化与共享化;城市共享交通系统管理;物流、货运、航运系统管理;大规模交通网络优化算法设计 

4. 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决策控制;测试 

5. 新一代交通控制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城市交通体检与智能诊断理论和关键技术 

6. 可信计算与智能网联;交通参与者异常行为感知;对抗样本的生成及防御方法;面向智能交通的信息安全;轨道交通灵活编组与智能调度,面向动态客流运输需求,开展灵活编组方案、动态调度策略、车队运行安全防护与控制、应急辅助决策的研究 

运输管理工程系 

2022年度拟招收人数 

5-6人

拟招收博后的研究方向 

1. 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智能化辅助决策技术 

2. 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运力资源协同配置优化理论;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弹性分析与评估理论;“一站式”出行服务关键技术 

3. 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优化与仿真、大数据挖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 

4. 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营管理智能化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2022年度拟招收人数 

8-9人

拟招收博后的研究方向  

1. 系统动力学、跨尺度力学、本构理论与数值方法  

2. 土工多尺度实验和模拟、轨道交通基础结构智能运维  

3. 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  

4. 交通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力学、岩土体细观仿真及其测试技术、轨道交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养 

职位描述

工作分类

全学科领域

学历要求

博士

招聘人数

不限

年龄要求

35周岁及以下

网上申请

标题

必须一个有效的电话号码
必须一个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

We are TopTalents

专注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对接交流的平台。公司承办各类学术活动、商务考察、人才交流活动和创业大赛,也为国内与国外的企业与部门提供技术与产业对接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如果您需要,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