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院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4年6月成立,作为学校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基础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而特别筹建的“学术特区”,采用独立PI制和长周期国际同行学术评估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紧密围绕物理学、数学、生物信息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交叉领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
基础院目前已汇聚一支由50余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国际化研究队伍,学院以信息科学前沿研究为中心,先后建成了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集成光子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组建了20余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并建成1个国家级平台,1个省部级平台,累计承担22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8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物理、化学、材料学、光学工程等领域产出了一批代表性原创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Physics,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atalysi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成为引领学校基础研究的高端学术成果和原始创新能力发源地。
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资助模式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依托单位
已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访问系统并填写相应信息后,可以直接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尚未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单位应当在系统中先提出登记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以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系统即日起开放。
申请人条件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 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 具有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申请人注意事项
-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依托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3年1月15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 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待遇支持
- 科研经费200-600万(含国家支持),教授(事业编制),授予博导资格并优先保证研究生指标定向支持,优先支持招收博士后;
- 基础年薪60万+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学校缴纳部分+高水平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 提供办公、实验场地,安家费180-220万(含国家地方支持);
- 优先支持申报各级各类人才计划或项目,入选“蓉漂计划”最高可获得300万资助;
- 享受配偶安置、养老/医疗、子女择校等方面的特殊支持政策;
- 提供国内一流医院专家级体检及其他相关高水平医疗服务。
招聘方向
量子信息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量子互联网、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机、量子雷达、量子器件、量子软件、量子光学)
集成光子
纳米光子学、能源光子学、等离子激光光子学、光物质相互作用
新材料/新能源
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材料表面工程,能源转化,电化学,纳米催化,环境催化
凝聚态物理
计算物理,表面与界面,半导体物理,软物质物理,量子物理,自旋电子学
人工智能
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复杂网络,粒计算,云计算,信息融合,脑网络分析,图神经网络,网络信息挖掘
生物医学
前沿生物物理学,单分子、单细胞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细菌微生物,生物信息,生物医用材料
申请方式
有意向依托我院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邮箱: 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抄送至iffs_talents@uestc.edu.cn,我们将及时与您联系,为您提供申报支持和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