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裁减,收回的编制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这一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望带来政府职能更加精简高效的效果。
建议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贾庆国曾发文称,建议大幅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如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和协会。在减少不必要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裁减相应机构和人员,如原来管理计划生育的部分机构和人员。同时,大幅减少借调工作人员和辅助管理人员。贾庆国教授认为,这么多人吃财政饭,给党和国家带来不少问题:一是使得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是加剧了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三是增加了反腐倡廉的难度。
事实上,关于“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早有省份进行试点践行并已积累成功经验,此外,还有多地正在进行“去编”尝试,如实行公务员“聘任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一省改革试点强硬打破“铁饭碗”
山西省委一位主要领导去基层调研,发现全省大多数地方的财政入不敷出!编制特别多,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不合理,人浮于事。等、靠、要的思维根深蒂固!随后,山西省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前后选取了6个县城做试点,改革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大幅度下降。以改革中的试点县忻州市河曲县为例,该县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135名领导职数精简为114名。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1964名事业编制被核减为659名,还减少了75个科级职数。改革之后,每个县城的机构数量都减少30%以上,事业单位减少20%-76%,很多县城压缩编制1000个左右,几十乃至上百个科级职数优化。据报道,去年底山西省的试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县、市甚至省份加入到改革。
多地温和去编实行公务员“聘任制”
除了直接改革裁减事业单位和人员,更多的地方选择了一种相对“温柔”的去编方式,实行公务员“聘任制”。2017年,《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就已发布,在福建漳州、江苏常熟、浙江义乌等地曾小规模、小范围实行这一制度。去年,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江西省等多省份均已落实公务员“聘任制”。这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实施更进一步。
2022年11月,云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22起,注重从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调任优秀专业人才,加大有组织转任工作力度,建立区域内常态化有组织转任工作机制;全省每年统一组织1次聘任制公务员招聘,重点支持开发区等产业发展一线聘任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合同制并采取协议工资制,劳动关系的变更、解除、终止都由聘任合同规定。
没有永远的“铁饭碗”
“体制内”早已不是稳定的代名词,“铁饭碗”也并不“铁”了,新的议案和贾庆国教授的建议更是一个警醒:不要在年轻时为了所谓的稳定随意选择赛道,与其因为选择了赛道折磨煎熬半生然后在中年失业,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变革。
结论:政府职能更加精简高效
可以预见,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裁减,以及各地进行的“去编”尝试和公务员“聘任制”改革,都将在未来带来政府职能更加精简高效的效果。这一系列措施的贯彻执行,有助于政府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职场是变化的,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才才能在职场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