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内地高校,再添院士!

近日,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上,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此次共有50位科学家入围。其中,来自中国的学者有10位。内地高校共有6人当选,北京大学2人当选,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1人当选。

北京大学  朴世龙

朴世龙,男,1976年4月生,朝鲜族,吉林省龙井市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2004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法国原子能中心气候与环境研究实验室(Laboratoire des Sciences du Climat et de I’Environnement)博士后工作,200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工作。朴世龙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朴世龙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2010年),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12年)。

朴世龙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百余篇。成果被Nature (4篇)、Nature Climate Change (1篇)、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2篇)杂志专文评述,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6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目前担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的编委,曾担任全球碳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 乔杰

乔杰,女,汉族,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负责学校医学和医疗卫生工作,与陈宝剑同志共同负责各附属医院、北大校医院和医学部主任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作; 主持医学部行政全面工作,负责人事、学科发展、审计工作,分管医学部人事处、审计室。联系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北京科技大学 张跃

张跃,男,1958年11月生,汉族,湖南省醴陵市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分别由Anthony Mason Fellowship、JSPS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材料技术中心进行交流访问。1995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院士。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3年)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019年)。自2022年1月起被聘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客座讲席教授。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

张跃教授长期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服役行为的研究,致力于将材料研究和国防重大需求相结合,在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重要贡献。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科技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省部级项目以及国防军工项目等60余项。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nergy、Nature Electron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SCI他引1500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30余次,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0余次。撰写出版中文专著8部、英文专著4部。申请专利90余项,已授权6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2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主讲5门本科、研究生课程,培养博士后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生200余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与提名1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南京大学 郭子健 

郭子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1994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的作用机理研究。1999年起担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曾任Chem. Soc. Rev., Inorg. Chem., J. Biol. Inorg. Chem., 期刊的编委,目前担任Coord. Chem. Rev., Dalton Trans., J. Inorg. Biochem., 等国际期刊的编委/顾问编委,以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刊物的副主编、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化学生物学,研究方向包括:无机药物化学、金属-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生物无机物种的荧光识别与检测等。 

清华大学 段文晖 

段文晖,1967年生于湖南,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至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于1996年至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2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段文晖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凝聚态物质和功能材料的理论和计算设计、固体的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低维物理、量子材料及其新奇物性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引用超过15000次,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2014年),获叶企孙物理奖(2013年)、3项教育部科技奖励,并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叶向东

叶向东,男,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拓扑动力系统、遍历理论以及它们应用的研究。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陈省身数学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首届“江淮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叶向东、黄文、邵松完成的“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成立于1983年,总部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由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bdus Salam教授倡议创建。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拥有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1400名院士,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 

本文转载仅做分享之用,如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联系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 

We are TopTalents

专注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对接交流的平台。公司承办各类学术活动、商务考察、人才交流活动和创业大赛,也为国内与国外的企业与部门提供技术与产业对接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如果您需要,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