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Ningbo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
研究院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一所高水平科研机构,于2018年6月落户宁波北仑。成立以来,研究院在校地双方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北航雄厚的科研及学术积累,聚焦宁波优势产业基础,瞄准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医工交叉等领域,在6位院士和1位GJXZ的带领下,研究院6个创新研究中心经过近4年的建设,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军民融合示范平台,获批40余项市级以上纵向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10余篇,获得20余项市区两级人才项目支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50余项,与企业签署近50个横向课题,各类竞争性科研经费(含人才项目经费)超亿元。
目前,研究院已聚集400余名科研人才队伍,其中属地员工180余名、特聘 专家180余名、在院研究生100余名。新建园区占地22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其中6幢科研大楼4.8万平米按照省市重点实验室标准建设,近20个高能级科研平台已初步建成,各类科研设备价值约2亿元,另有1.7亿元科研设备正在采购;园区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宿舍、餐厅、体育馆、教室、图书馆和国际交流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
一、招募对象
海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出站博士后及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入选后能够全职到研究院工作。
二、六个创新研究中心简介
(一)增材制造高性能结构设计与评价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张纪奎担任中心主任,依托北航“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研究平台,瞄准能源动力、海洋船舶、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宁波区域优势产业和商业环境,开展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关键机械零部件及高端工模具创新结构设计新方法和新思路、增材制造结构件服役环境下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研究,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增材制造创新结构“设计-评价-验证”体系化的技术创新与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宁波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航空发动机材料和轻质结构功能材料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惠彬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张虎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依托北航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双一流”A+学科、“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紧密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宁波产业特点,聚焦以下四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轻量化材料与应用、铝基复合材料与应用、高纯微纳粉体与靶材应用和表面技术与应用。发展航空航天轻合金材料技术,解决大型复杂薄壁铸件精密成形关键问题,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在汽车底盘件行业的产业化应用,促进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解决铸造铝基复合材料关键问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和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应用。聚焦光电等换能器件产业链,开展先进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相关研究,面向电致变色、先进光伏电池等热点领域提供溅射靶材解决方案。针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卡脖子”技术问题,开展第三代高温轴承钢CSS-42L表面处理关键技术和新一代轻质轴承合金60NiTi性能优化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三)先进飞行器与空天动力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闫楚良院士、向锦武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杨立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依托北航两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A+)力学(A-),以及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开展先进飞行器、空天动力及相关领域的科技研究及产业转化工作,为宁波经济社会进步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高精尖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志明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高层次人才丁希仑担任中心主任,依托北航“双一流”建设A类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开展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科技研究、人才培养及产业转化工作。目前中心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设备仪器价值400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驱动控制与测试、综合故障模拟与智能运维等4个属地化科研平台,初步具备了面向航空航天、高铁列车和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高精尖制造技术研究的基础条件。
(五)精密仪器与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依托北航“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技术”双一流A+学科,紧密结合宁波产业基础,共建校地合作的国际一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多功能平台。中心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沿科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的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所需的极弱磁场环境,开展高性能磁屏蔽技术以及磁屏蔽材料的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迫切急需,开展以超高精度磁悬浮轴承和高速高效电机技术为核心的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与应用研究,聚焦以高速高效磁悬浮微特电机、超高真空度磁悬浮分子泵、磁悬浮压缩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
(六)先进机载机电与飞控系统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依托北航控制、机械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与航空特色电气工程学科,建有北航“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航空机载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入驻商飞—北航、航空工业洪都—北航两个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紧密围绕航空航天机载系统重大需求,服务机电液高端装备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高性能液压、电机、刹车与伺服控制系统”、“高可靠航空机电系统”、“复杂机电装备与智能控制”以及“新概念飞行器与飞行控制”四大研究方向,重点突破以航空航天卡脖子元件、高端液压系统、高功重比电机系统、无人系统与控制器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
三、招聘领域
四、招聘岗位
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表 | ||||
序号 | 中心 | 岗位名称 | 岗位职责 | 岗位要求 |
1 | 增材制造高性能结构设计与评价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 增材制造中心科研岗 | / | 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
2 | 航空发动机材料和轻质结构功能材料创新研究中心 | 铸造研究人员 | 1、负责带领团队开展铝合金材料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制备、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表征与评价以及损伤机理研究等,揭示材料-工艺-组织-性能间的内在关联的研究经验;
2、针对具体材料要求,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方案,并指导实施; 3、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和缺陷,提出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 4、行业信息调研和分析、整理; 5、知识产权整理、提高、撰写和申报; 6、其他新兴材料工艺及性能相关研发工作; |
1、年龄:40周岁(含)以下,学历:博士研究生;
2、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力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3、其他要求(请分条列明): 具有较深厚的金属材料成型与制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a、熟悉铸造工艺,对金属凝固和铸件成型理论、凝固模拟有较深理解; b、熟练使用Procast、MAGMA等凝固模拟软件,熟悉UG等设计软件; c、熟悉铝合金铸造零件产品开发流程,具有铝合金铸造部件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d、熟悉铝合金工艺流程和铸造工艺方案者优先; e、熟悉无机化学中土壤/金属制备研究者优先; |
3 | 材料研究人员 | 1、负责带领团队开展金属材料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制备、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表征与评价以及损伤机理研究等,揭示材料-工艺-组织-性能间的内在关联的研究经验;
2、针对具体材料要求,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方案,并指导实施; 3、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和缺陷,提出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 4、行业信息调研和分析、整理; 5、知识产权整理、提高、撰写和申报; 6、其他新兴材料工艺及性能相关研发工作; |
1、年龄:40周岁(含)以下,学历:博士研究生;
2、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力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3、其他要求(请分条列明): 具有较深厚的金属材料成型与制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a、熟悉金属材料制备工艺流程,对金属凝固成型理论有较深理解; b、熟悉金属表面技术与处理研究工作经验者优先; c、熟悉使用粉末冶金制备研究金属工作经验者优先; d、熟悉陶瓷、金属零件产品开发流程,具有陶瓷、金属制备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
|
4 | 先进飞行器与空天动力创新研究中心 | 工业CT高级研发人员 | 1、熟悉工业CT工作原理,能进行设备操作;
2、熟悉国内外工业CT技术及准备现状,能进行CT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掌握常见的工业CT和数字射线图像处理算法;开发工业CT图像处理算法;开发缺陷智能识别算法; 4、根据客户要求,定制设计个性化工业CT成像检测方案,对样品进行工业CT扫描检测,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解答技术咨询; 5、作为负责人或骨干申请并完成各级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或软著;撰写项目文档; 6、积极参与实验室检测资质建设;高效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
1、年龄:35周岁(含)以下,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
2、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等相关专业。 3、具有RT三级证、CT二级证优先,具有数字射线、工业CT工作经验和研发经验优先; 4、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和文笔功底;具有较高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水平; 5、具有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性格大方开朗,工作责任心强,能适应北京、宁波等地出差办公。 |
5 | 飞天中心科研岗 | / | 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内燃机、燃气轮机等相关专业 | |
6 | 高精尖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研究中心 | 复合材料方向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 研究方向:
1.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及装备 2.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与结构设计 3.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 4.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岗位职责 1.开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工艺、成型技术与装备开发等方向相关研发工作; 2.协助团队进行相关方向项目的撰写及申报工作,协助团队完成科研项目。 |
1.专业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机械工程、力学等专业;
2.学历要求:博士; 3.应届毕业生或有复合材料相关工作经验者均可; 4.具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和装备研发经验者优先考虑。 |
7 | 精密仪器与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研究中心 | 磁性材料研究员 | 1、负责低噪声锰锌铁氧体和坡莫合金等磁性材料的机理以及工艺制备研究;
2、负责低噪声柔性磁屏蔽材料的机理以及合成制备工艺研究; 3、负责锰锌铁氧体和坡莫金等磁性材料的磁导率、磁噪声等关键参数测试评估; 4、负责新型低噪声和高磁导率磁屏蔽材料的研发。 |
1、年龄:35周岁(含)以下,出站博后年龄至38周岁;
2、学历:博士研究生; 3、专业:材料类相关专业。 4、经验:应届博士生或出站博后。 |
8 | 磁悬浮装备中心科研岗 |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 | |
9 | 先进机载机电与飞控系统创新研究中心 | 先进机载中心科研岗 | 密封方向、机械传动方向、电气方向、控制方向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流体传动、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
五、引进待遇
(一)薪酬。参照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认定为宁波市高层次人才后,博士总薪酬37万元,出站博士后总薪酬40.6万,副研究员/副教授总薪酬44万,顶尖、特优、领军和拔尖人才一人一议。
(二)人才政策。享受宁波市提供的安家补助和购房补贴,一般不少于35万元。
(三)科研配套条件。在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顶级科研团队支撑基础上,还将配套丰厚的项目启动经费,分2期支持,每期50万元,共100万元。
(四)项目申报支持。鼓励并支持申请国家、省、市、区各类项目申报,并提供相应支持条件。
(五)职称。参加地方职称评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职称代评。
(六)人才公寓。安排入住人才公寓或享受人才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租房补贴2000元/月。
(七)协助解决子女入学等相关事宜;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福利等。
六、联系方式
本招募公告长期有效,应聘者请提供完至整个人简历发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邮箱主题请标注为“XX创新研究中心+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