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
Hangzhou Institute of Extremely Weak Magnetic Field National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一、概括介绍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省及杭州市的支持下,2020年12月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是一所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教授担任理事长和首席科学家。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同承担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
研究院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到2035年左右,研究院将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研究院现有量子传感与智能传感、医工交叉、高端智能机电装备与控制、精密测量装置与仪器四个技术创新中心和零磁科学中心、大型磁屏蔽结构研究所等科研单元,另有可靠性测试中心和大设施建设工程部。
目前,研究院已经在杭州招聘专职科研人员100余人,另外,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常驻杭州的科研人员119名、博士研究生2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聘)8人,cjxz或“杰青”基金获得者7人,“四青”人才10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89人。杭州极弱磁场大科学设施研究院将引进各类专职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1000名左右,成为大设施建设、运行以及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
研究院建立了基于实际贡献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多样的发展渠道,工程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产业化人员均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研究院目前拥有两个院区,总计超过4万平方米的办公科研场地,拥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二、聚焦领域
1、零磁科学:该领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辟零磁科学研究新方向,构建认知“零磁世界”系统理论,开展零磁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发起国际零磁大科学计划。基于零磁与近零磁极端环境条件,依托超高灵敏磁场测量极限表征手段,开展极弱磁环境下基础科学问题的机理机制和精密调控等零磁科学研究,包括:零磁医学、零磁生物学、零磁基础物理学、零磁化学和零磁材料学等,有望产生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科学新发现。
2、量子传感与智能传感技术:量子传感与智能传感技术创新中心由房建成院士和郑婉华院士亲自指导组建,围绕国家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领域,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芯片化量子传感和智能感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为目标,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医疗/科研芯片化原子磁强计、芯片化核磁共振陀螺以及核心器部件等工程化研制,形成完备的芯片化量子传感器等智能感知传感器的设计、研发、测试以及小批量制备能力。
3、精密测量装置与仪器技术:该领域面向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精密测量装置与仪器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为目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指标领先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装置、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超高灵敏计量原子磁强计、超高灵敏度地磁环境原子磁强计、高精度原子陀螺仪等的系列量子精密测量装置与仪器,并形成完整的设计、研发、测试以及小批量制备能力,满足零磁基础物理学等前沿科学应用需求,以及极弱磁场计量、磁异常探测、人体健康监测、深空磁探测、高精度惯性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4、零磁医疗装备技术:该领域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系列化高性能磁屏蔽等高端智能机电装备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为目标,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高性能零磁医学中心用标准型屏蔽舱、生物弱磁信号采集终端用可移动迷你型磁屏蔽舱、零磁科学仪器等工程化研制,形成完备的系列化零磁医疗装备等智能机电装备设计、研发、测试以及定制制备能力。
5、医工交叉创新技术:该领域以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为研究导向,重点开展极弱磁功能信息成像装备、零磁医学仪器等高端医疗装备研制和应用研究,在医学功能信息成像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自主创新,形成系列化医疗装备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开辟高端医疗装备与零磁医学“新赛道”。与各大国家医学中心及顶尖研究型医院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推进医工交叉技术的落地应用和零磁医学发展。与各大顶尖医疗装备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成果转化,培育高端医疗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专精特新”高科技企业。
6、大型磁屏蔽结构技术:该领域为通过主动磁补偿和被动磁屏蔽技术构建一个超大型“零磁”空间,根据不同剩磁梯度分为三个极弱磁场空间环境,建成国际一流、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拟研究重点解决主动补偿与被动屏蔽相结合的高屏蔽因子磁屏蔽技术,大功率消磁及消磁参数优化技术、大均匀区主动磁补偿方法、高性能大尺度屏蔽材料成型与热处理工艺、无磁材料支撑空间结构、系统集成与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和难点,最终建设成国际领先的大型“零磁”空间,为挑战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记录等提供理想的极弱磁环境。
三、对应专业/方向
(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零磁医学、零磁物理学、零磁化学、零磁生物学、零磁材料学、生物材料、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方向;
(2)光学工程(含微纳光电子、集成光子、光量子芯片)、激光器、量子光学等专业方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方向;
(3)原子与分子物理类、分子科学与工程、物理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可靠性分析等专业方向;
(4)材料科学、材料工程、纳米及高分子材料、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等专业方向;
(5)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
四、招聘类型
博士后
1、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术作风端正、严谨。
2、具有海内外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取得博士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
3、在零磁科学、量子精密测量、物理学、光学、低噪声磁屏蔽材料、激光器、微弱信号检测及其他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
4、在本领域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及以上(材料相关学科要达到7篇及以上)。
5、在站时间2-4年,最长不超过6年。
钱江研究员
1、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术作风端正、严谨。
2、具有海内外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成果非常突出者可放宽年龄要求。
3、在零磁科学、量子精密测量、物理学、光学、低噪声磁屏蔽材料、激光器、微弱信号检测及其他相关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将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较好的结合。
4、在本领域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材料学科要达到3篇以上)。
5、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或博士后基金1项及以上者、或参加过国家重大、重点工程任务者、或具有在世界500强企业经历者、或具有发明专利等成果转化、或研究成果已形成产品者优先。
【博士后出站要求】
1、学术成果:科学研究序列类应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
2、论文或专利: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一作或通讯SCI论文(Q1区、NCS)1篇及以上;或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一作或通讯SCI论文(Q2、Q3区)2篇及以上(共同一作根据排名情况:即排名第一按照权重为1计算,排名第二按照权重为0.5计算)。其中Q2、Q3区论文可以第一申请人授权“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为第一单位的国家发明专利替代;
3、基金项目情况:获批国家自然基金或博士后基金1项及以上;
4、人才培养:协助团队培养北航研究生4人及以上,其中博士生1人及以上。
博士后出站需满足4条要求中的3条以及上;
【晋升通道】
博士后出站考核优秀者可以留到大设施研究院工作,大设施研究院科学研究类序列包括:钱江首席科学家、钱江卓越研究员、钱江资深研究员、钱江高级研究员、钱江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出站考核优秀者,可直接进入钱江研究员序列。钱江研究员序列按要求逐级晋升。
【薪酬福利】
硕士/博士应届生薪资待遇
应届生综合年收入:优秀硕士毕业生30万起,优秀博士毕业生可达50万以上。
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硕士3万/年,博士10万/年。
博士后薪资待遇
提供综合税前年薪50万-70万元(①含省、市、区人才补助;②含绩效);
留杭工作后享受市区给予的40万一次性补助,在院内服务满3年后再给予20万一次性补助。
人才保障
①博士后出站直评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直评杭州市D类人才;
②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人才计划和基金,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待遇可叠加;
③协助申请杭州市、滨江区人才政策。
【联系我们】
我们将为您开辟常年有效的应聘渠道,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随时了解详情招聘信息、投递申请材料。我们将针对不同岗位,采取即投即办与定期面试(每1-2月一次)结合的方式,为您提供周到的应聘服务体验。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进行职位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