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复旦大学连续发了一篇Nature、Science文章,两天内,连续出现在两个国际顶级期刊上,这体现了复旦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
复旦大学发表Nature文章
Nature文章
近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这篇文章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利用相关研究理论,以此为基础,团队提出用海表面漂流浮标(drifter)观测的高精度海洋混合层流速来估算台风强度。
台风灾害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会遇到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低纬度地区和沿海地区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人类社会也一直对这个领域都很感兴趣,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成本,尤其是对大气研究系的专家来说,更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复旦大学王桂华教授
据悉,王桂华教授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吴铃蔚是第二作者,合作作者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王桂华教授是一位在“物理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领域内颇有研究,这与他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不无关系,王桂华教授本科毕业于原成都气象学院,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毕业之后,王桂华教授一直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科研和工作,从2016年开始,王桂华就开始在复旦大学工作,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发表Science文章
Science文章
继前文所述的Nature文章,复旦大学又于昨日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连续两天发表两篇高水平文章,可见,复旦大学有多厉害。
这篇文章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磊教授团队贡献,这篇文章原文标题为“The mechanism of acentrosomal spindle assembly in human oocytes”,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文章,主要是因为此文章使用了两千多个人类卵母细胞的三维高分辨率成像,并确定命名为一个人类卵母细胞微管组织中心(human oocyte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huoMTOC)的结构,这是这篇文章能够在Science上被发表的根本原因,就因为有其独到和贡献之处。
王磊教授近照
从相关信息了解到,王磊教授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多年以来,王磊教授都主攻遗传学领域内的研究,2014年,成功晋升为教授!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有很多,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武田宇、博士生董洁(已毕业)、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伏静等,相比于前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参与人士更多,这也是学科属性决定的,跟医学有关的研究势必要有一定的医学科研仪器作为支撑,势必要与相关医院进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更为深刻和有质量的产出。
复旦大学
作为国内知名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的医学在全国都很靠前,尤其是该校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均获评A,因此,发表Science文章有其学科底蕴所在。
但此次的Nature文章确实刷新了大家对复旦大学的看法,从最新的学科评估中可以看得出来,在大气科学领域内,全国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均获评A+,此外,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校均有上榜,唯独复旦大学没有在榜上,可见,蛰伏良久的复旦大学有志于在大气科学领域内有更多的成果!
作为名校,复旦大学有其发展的优势所在,自然也要为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