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周民团队诚聘博士后
一、合作导师及团队介绍
周民,博士生导师,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专家。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至今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高质量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分别在纳米医学、分子影像学、生物材料学、化学等领域国际著名专业期刊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Bio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40余篇,并有13篇论文选为杂志封面,6篇ESI高被引论文。
课题组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与医学影像,研究方向兼顾临床转化和基础探索性研究。研发了全球第一个角膜炎感染治疗纳米药物,正在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已治愈多位难治性角膜炎感染患者。近年来在活性微藻药物递送系统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性的科研成果。
团队特色:
团队包括博士后及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涵盖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微电子学、药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优势。
二、岗位职责及要求
1、近三年内取得相关博士学位,满足浙江大学博士后进站有关规定;
2、年龄35周岁以下,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3、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
4、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科研思维,实验操作扎实,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工作待遇
1、薪资 25-35万之间(具体等级根据应聘者条件评定)
2、支持申请各种基金与博士后项目: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以及学术交流项目。
3、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基金委等多个重大项目。
4、提供优良的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可申请两室一厅)等。
四、申请方式及材料
1、联系人:马老师;联系方式: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
2、请提交如下材料:(1)个人简历;(2)代表性研究成果及简介;(3)2封推荐信及推荐人联系方式。
3、招聘将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应聘资料予以保密。
【浙江大学】王宇平课题组与诺奖Fraser Stoddart教授联合
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课题组及导师简介
王宇平博士,于2021年9月加入浙江大学,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新百人计划”和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青年人才卓越计划”双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为马玉国教授。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师从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 Fraser Stoddart教授,主要研究基于非共价作用构筑的功能自组装体系。2017年至202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Robert J. Macfarlane教授,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化学与纳米粒子-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交叉领域。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JACS, Angew Chem, Chem, ACS Cent. Sci.等共发表论文11篇,于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批美国专利一项,入选Chem杂志首批11名Next Generation Advisory Board成员。
Fraser Stoddart教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有机超分子化学和纳米科学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Stoddart教授是机械互锁型分子及分子机器领域的创始人和重要奠基人,迄今已经在《Nature》、《Science》等重要杂志发表论文1250余篇,所发表的科研论文在全球范围内被引用达13万余次。Stoddart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获得100余项国际奖项和荣誉,2007年伊莉莎白二世亲自为其授予下级勋位爵士,同年获艾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纳米粒子化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利用多重非共价作用,在不同尺度下构建功能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超分子调控的仿酶人工有机催化体系;
(2)基于主客体非共价作用的二维和三维材料;
(3)具有机械互锁结构的力自适应高分子合成及性质研究。
二、重点引进方向
具有以下研究背景之一的申请者将优先考虑:(1)具备较强有机小分子或高分子合成背景;(2)具备较强纳米粒子合成、表面修饰研究背景;(3)熟练掌握高分子或有机多孔材料表征技能,并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申请条件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保证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和科研经验,在国际主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从事过交叉学科研究者优先考虑;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四、待遇及保障条件
1. 王宇平课题组隶属于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ir Fraser Stoddart教授命名的分子研究院(Stoddart Institute of Molecular Science),坐落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Stoddart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课题组定期与Stoddart教授课题组(位于美国西北大学)举行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博士后将在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文章撰写、学术会议交流合作、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得到Stoddart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2. 根据科研工作能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含地方政府人才补助),具体面议(应届博士毕业生另可获得杭州市应届生生活补贴10万元);
3. 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杭州市、萧山区分别给予相应配套资助;
4. 提供一流的实验与科学研究条件;
5. 协助申请杭州市、萧山区人才配套用房;
6. 工作期间表现优秀、业绩突出者,如符合相应要求,可优先推荐申请科创中心“求是科创学者”岗位或技术开发岗位;
7. 在站期间,符合条件者可申报科创中心相关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出站优秀者入职科创中心的可认定副研究员职称,并可获得地方政府80万人才补贴。
五、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
2.表明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如:获奖情况、鉴定、项目、学术论文等)及佐证材料;
3.博士学位论文。
申请人将以上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 ,附件和邮件主题均以“王宇平课题组+博士后+姓名”标明。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和“光学工程”交叉实验室诚聘“师资”博
士后
一、实验室简介:
本实验室依托国家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等,致力于脑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引爆下一个智能时代。
主要研究方向:
1.探究脑科学领域重大问题,聚焦情绪、情感、记忆(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神经网络编解码、神经元可塑性等研究,发展临床病理检测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研发的国际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透明化技术、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2.研发非侵入、深穿透、高分辨率脑神经信息获取技术和系统,并进行产学研转化。致力于突破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极限,让大家在商用显微镜“看不清”的组织深部“看清”细节、“看不见”的深部“看见”细节,即“读脑”;
3.研发非侵入、精准、神经调控技术和系统,并进行产学研转化。实现单细胞精度操控神经元,即“写脑”,
4.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技术,即“ai”。
二、合作导师介绍
1. 斯科教授
斯科,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和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pi、科技部光电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卫健委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副院长、光电学院激光生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电子药物平台负责人等。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浙江省杰出青年等。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神经光子学,包括脑功能信息的获取、脑功能精准光学调控(非侵入精准光遗传学等)、神经环路解析和人工智能。在多个国际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包括《nature photonics》、《molecular psychiatry》、《pnas》、《theranostics》、《journal of biophotonic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著名期刊;其中1项成果被《science》综述文章引用并高度评价为“开启了新一代显微技术的大门”。2项成果被nature reviews physics [1-18 (2020)]引用并做大篇幅报道;1项成果2019年入选f1000,并获得最高的三星评价(杰出),荣获2019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奖。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显微仪器分会理事、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系统与行为分会副主任等。担任photonics research、optic letters、optic express、chinese optics letters、high power laser、光学学报、中国激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红外与激光工程等期刊编委。
2. 龚薇研究员
龚薇,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pi、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pi。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省杰出青年等。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光学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和神经生物学的交叉研究,聚焦脑图谱绘制(读脑)和脑功能调控(写脑)等“卡脖子”技术研发,解析神经环路机制机理。先后研制了多种脑活动信息高速、高通量、高分辨三维光获取和脑功能的非侵入精准光调控技术和设备,致力于为脑科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以通讯作者发表molecular psychiatry, pnas,theranostic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 journal of biophotonics等领域著名期刊论文近40篇。成果入选国际f1000,并获得最高的三星评价(杰出),并获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奖。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智能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系统与行为分会常委等。
三、博士后岗位需求
(一)生物学方向:2-3名(即日起,招满即止)
招聘要求:
1.有(或即将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具备神经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或医学
(二)光学工程方向:2-3名(即日起,招满即止)
招聘要求:
1.有(或即将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具备光学、物理、生仪、材料、控制、电子、信息或计算机等
四、薪资待遇:
1.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科研环境和科研经费支持;
2.年薪不少于30万元/年,另有年终奖(根据绩效);
3.按杭州市当前政策,可认定杭州市人才,享受人才租房补贴2500元/月,免费旅游等服务;
4.按杭州市当前政策,博士后出站后1年内留杭,并签订3年及以上工作合同的,享受市财政40~60万元博士后留杭补助(免税);若认定为杭州市d类人才的还可申请购房补贴100万元;
5.优秀的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进入学校编制内的教学科研系列的师资队伍,或进入合作研究中心/企业任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老师
请将个人简历发至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