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Unit introduction
我们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200余名清华师生参加庆祝大会合唱团、献词团,《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和现场志愿服务,用青春和赤诚向党的生日献礼。美术学院团队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筑装饰设计、广场群雕《伟业》创作等工作,牵头联合设计“七一勋章”,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建筑学院吴良镛院士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校1495名老党员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贯穿全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全校党员干部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历史自觉、历史自信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我们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把接受中央巡视和进行整改作为最严肃最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2021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九巡视组对清华大学党委开展常规巡视。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综合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针对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和台账,自觉按照“旗帜”“标杆”要求把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校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推动整改措施全部按进度完成,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气神更加振奋,切实发挥了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作用。
Postdoctoral innovation talent support program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开始实施,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Recruitment conditions:
申请人须为2023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三)199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六)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七)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八)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十)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原则上不得重复获得资助。
Support policy
★国家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资助期为2年。
★获选人员进站后享受学校提供的社会保险、职业年金、公积金、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院系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可根据获选人员综合情况给予额外配套资助。
★获选人员在站期间可以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中单列在站博士后申报名额。
★未进站的获选人员,经院系推荐申报,可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
Application process
一、申报条件与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身份证明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文件须为PDF格式。
(一)申请书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并生成申请书(模板见附件1),自行线下填写无效。
(二)《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完成填写、签字并上传原件扫描件(模板见附件2、3)。
(三)身份证明材料
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四)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二、申报流程
1.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生成申请书。
2.申请人将申请书发给合作导师审核,并请合作导师填写《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3.申请人通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提交申请材料,系统提交时间:2月15日—3月15日。并扫描二维码提交个人相关资料:
4.院系在线审核,审核时间:3月16日—3月20日。
5.学校在线审核,审核时间:3月16日—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