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络:
开这个题,主要想了解下大家的心路历程及经历,年龄不同,履历不一样,怎么选依托单位,考虑可能都不一样;另外不同地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对课题实际资助,实验室大小,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家属工作安排,孩子幼儿园小学,住房补贴等等的待遇肯定不一样,希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为前行者及后来者提些建议和思考。
一,目前来看,能上的要么有大佬撑着,要么自身资历很硬,要么切入点特别好(这个不好把握,卡脖子的不一定是科学问题,怎么凝练总结),一大批国外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在试水,目前的消息是这批人里很多都没上会,不要被海优很水的论调忽悠了。
二,传言海优100万,对于已在国内入职的入选者,帽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帽子就相当于圈子的入场券。对于入选的国外独立PI,这个不是好消息,如果院校按这个配套的话。另外,今后申请者在考虑委托单位时,务必问清楚及个人私下打听清楚所有的重要事项,包括实验室场地,博导评审,独立招生名额还是和项目经费相关等等,毕竟国内管理上面猫腻不少。
三,国内评审还是摆脱不了文章当道,做技术见长的朋友及海外有固定职位的朋友可以试试走猎头,面更广,个人收益与工作条件更好,更能找到可以安心从容做自己喜欢事情的途径。东南沿海省市的政策更多且经费还高。
四,不管是疫情还是其他原因,这届海优大有集全球40岁以下青年才俊同台竞争之势,随着国内有吸引力的职位越来越少,这个局面会持续下去,那么今后读博的同学注意了,切忌盲从!!!中国只要按照这个发展速度继续下去,各行各业的机会都会很多!!!
五,对于已经拿到海优的,手握绿卡,年纪接近上限小孩已上小学且国内没有根基的,个人建议先回国干两年,成功后再搬家庭,毕竟国内情况复杂,年龄卡得死,后面冲杰青无望的就要考虑下步的中长期发展了。
六,有传言说,和往年比,资助率或人数乘3,资助额除3,说水的人,可能知道内幕,就像5,6年前去拜访国内顶校老师,那时候还没到QQ申请截止的时候,他就说今年院里最终名额人选早在3月就定了,定了,这其中缘由自己脑补。
七,所以说,海外没有背景或者动用关系申请的科研工作者,不要气馁。这种情况下,被录用者的简历就是后来者的模板,结合国外找教职的经验,这可能是优秀青年人才全球流动实现科研快乐的基准线,惊不惊喜!
八,这个快乐基准线考虑了自己和小孩的生活状态(在一线大城市,没房的情况下这里仅指勉强快乐),没有考虑父母辈的。对他们来说,国外远了思念,国内近了操劳忙碌帮忙照顾一家,比较矛盾(一线大城市)。
九,上面单提一线大城市,无外乎,学生质量,小孩教育,医疗,科研资源等等,所以对于国外生活了好多年的青年才俊,考虑上面的几点,不管拿没拿到,好像都不好选(这里考虑了国内其他渠道出路);这也是很多人调侃今年资助额度的原因。
十,有评论说,破除唯帽子论的好办法是大家都有帽子。这种观点也比较流行。对国家级帽子来说,想法美好,现实骨感,全球竞争激烈,各个圈子蛋糕有限,且话语权主导在很小一部分人手中。地方上的倒是好实现些,话说现在各种地方帽子还是很多的,想去小地方估计容易点,不过有志青年脱离了有竞争力学生和资源的大城市,想继续实现学术抱负很难。
11,不过有竞争力的帽子,最近好像也不好弄,有些中西部985招聘要求都快比肩世界前五的名校了,面子很足,里子没有,各种指标化下,大家都不愿干真正教书育人的辛苦活,最明显的就是各大传统行业还在用苏联时期翻译的教材,培养的学生难有全球竞争力,拿来主义太多了,自己都忘了拿来的背景,和拿来的初心。
12,很多年轻人在纠结回不回这事的时候老想是选事业还是生活,但是这两件事在生命旅途中本质上是不冲突的,在特定条件下需要高情商管理,核心还在个人竞争力,需要综合考虑老人爱人孩子,实在不行就需要其他方式弥补,btw,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13,科研本质还是拿好的idea申请funding发好文章形成凝聚力,朋友,合作伙伴,学生等等,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都差不多,可能有些规则和环境不一样。
14,国内消息满天飞,令人眼花缭乱。国外好多人羡慕Nobel获奖者携妻共进晚餐。心情烦躁的朋友完全可以学习后者携家人来次完美晚餐,聚会或旅行,增加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旅途体验,说不定对科研有不一样的启发 。
15,年轻朋友们还是要坚定信心,本着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初心,凝练想法和科研方案,博古论今,勇于开拓自己的方向,祝大家生活和事业都越来越好!
16,目前这个状态体现了国内的特色,要回国的朋友们需要适应,改变不了规则环境就改变自己心态和期许,增加自己能掌控的横向及小课题计划(课程及硕士),自己在擅长的领域编个前沿教材等等,减少焦虑,锻炼身体,比如,3000米不够,加到1万,再不行就半马,全马,总有一款能让你神清气爽,食欲大开,感觉世界很美好:)
17,啥?还没消息?…… 假如上面的方法没法减少焦虑,那就找点子闭关磨剑-写基金申请吧,虽然说需要关系,在有了关系以后总不能写得太烂吧,何况好多没有关系的。
18,啥?本子都是学生写的。好吧,那就开始练酒量吧 ,莫当真,纯属娱乐。
19,就结果知晓程度来说,对有些人,这是场开卷考;对另一些人,这是场可以带字典和计算器的;对剩下的人,全闭卷[微笑]。
20,2021年结果看来都下到学校了,想打听的可以去问问学校院系了
21,大家都来分享下经验,祝各位心想事成!
22,正式通知程序大家还在观望,不知道是基金委通知还是学校通知。其中应该包含资助额度。
23,没有NCS怎么办?特别是传统方向。科研及申请文书就需要有所着重了,从系统+创新+独立(贡献)+自己特色+影响力(国际评价)入手。
24,下边的这篇文章或许有所启发,虽然讲的是国内优青杰青评审标准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