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人才活水”何以竞涌太湖之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地处长三角,面对周边一线城市“虹吸”,浙江湖州深谙人才之重要性,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

相继出台“人才新政4.0”“博士双创新政”等系列政策;提出打造“青创新城”战略目标……近年来,湖州全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正激荡一池“人才活水”。

以城市之名、赴人才之约。“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来湖州成就美好人生”,已不仅是湖州的引才口号,更成为人才来湖州后的真实写照。

“引育留用”广聚贤才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湖州坚持产才融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更精准的招引模式,推动本土高校毕业生留在湖州和湖州籍毕业生返乡,在人才引育上下狠功夫。

眼下,该市全国引才版图已初具雏形:2022年新增合作联盟高校103所,覆盖高校学子50余万人;遍布全国的“大学生云市场”引流青年人才30余万人,年招引大学生及博士10.6万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州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生胥嘉政直言,“能吸引我就业或创业的城市特质,是能让我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充分施展才华,为社会创造价值。”

胥嘉政直言,湖州推进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规划,囊括“生态、科研、时尚、文化”等多种要素,并将之作为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引擎,“当高科技新兴行业地域性地集聚,对产业升级、人才引进都能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

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湖州人向来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精神。1月27日,农历大年初六,一场“湖州籍大学生新春恳谈会”举行,以更大力度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直以来,湖州十分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礼敬人才。”恳谈会上,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徐仲仪介绍,2023年,该市正式面向全球公开招引100名紧缺急需专业博士研究生。

100个岗位中,市直机关事业单位50个,区县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各25个,岗位涵盖发改委、经信局、城投、产投等,面向产业经济、资本运作、金融财务等紧缺急需专业领域。

对于招引的人才,该市注重人岗相适、加强分类培养、畅通交流渠道、加大选用力度,打造全周期培养体系,全力助其成长成才。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吴子豫深有感触。3年前,她回到家乡湖州成为一名选调生,前往基层的广阔天地做一朵奔涌的“后浪”。

“工作第一站,我来到湖州市委办公室综合二处实践锻炼,学习向上‘接天线’的本领;如今,我扎根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蹲苗’历练,践行向下‘接地气’的初心。”吴子豫说,在湖州,她体验了最独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手可摘星辰,脚可踏山川,也正成为湖州培养人才最为生动和浪漫的注脚。

筑牢“智巢”引凤来栖

开展“百名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大落地”“百个人才项目大招引”行动;举办“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系列城市推介会、“南太湖人才周”等活动;深入实施“东进南拓西联北扩中优”大学生招引工程……

眼下,随着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各地人才正纷至沓来。分析背后原因,湖州始终注重效能推进载体建设,人才平台实现赋能升级。

“当前的湖州,正努力栽好‘梧桐树’、唱好‘双城记’、当好‘店小二’,以最大诚意召唤青年人才来湖干事创业。”恳谈会上,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的话语铿锵有力。

陈浩认为,施展才华、绽放青春,需要合适的舞台。近年来,湖州致力于为广大青年才俊搭建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打造“城”“池”“产”“研”“创”五大载体。聚焦青年创业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要素供给全力谋划打造的“青创新城”,成为其一。

对于“青创新城”建设,该市给出三年目标:计划到2025年,新认定青创空间30家以上,引进青年人才15万人,新增青创项目5000个以上,建成青创学院6家。

“我们发布的‘青创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广大青年人才打造‘近悦远来、流连忘返’的温馨港湾。”正如陈浩所言,“奋斗不必去远方,湖州就是好地方。”

看到湖州的发展和政府的诚意,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施雪霏于2015年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成为建设家乡的一份子。这几年,她深切感受到湖州的变化,尤其是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

“平台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施雪霏直言,近几年湖州通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园区、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等措施,为已经安家在湖州的人才提供了很好平台。

施雪霏表示,用人单位制定的相关激励政策也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在人才项目申报、进修、博士后进站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鼓励青年俊才进行进一步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才培养氛围。

据悉,2023年,湖州将新建青创空间6家,引育青创项目1000个以上;深化“东进南拓西联北扩中优”大学生招引机制,全年计划引进大学生9万人。

入微服务“近悦远来”

全心全意服务人才,湖州向来不留余地,不留死角。

2019年,该市便成立长三角地区首个人才发展集团,在人才投资、培训、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紧扣需求破解“关键小事”,竭尽所能打消人才在湖州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湖州官方授予的“人才创新鼎”和“湖州市引才大使聘书”,一直被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车磊放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

“不少地方的人才政策都聚焦厂房和资金,湖州在此基础上则更具‘人情味’。”车磊介绍,企业最困难时,市、区两级联动以信用质押方式注入资金,驻企辅导员的帮助也让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创新研发。

“人才服务常做常新”,是湖州始终遵循的理念。

落实“湖九条”“湖十条”“人才新政4.0”等政策;制定出台《2022年度湖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计划实施办法》、“博士双创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办法;持续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各类补贴兑现机制流程……

2022年,该市落实大学生等各类人才补贴补助10.1亿元。

作为受惠的一份子,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博士陈翔深切感受到了家乡人才政策机制的不断健全。

“‘湖十条’的发布对于构筑科技创新高地、厚植人才创业沃土、夯实产业创强基石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陈翔直言,该市引进国际国内科研院所、实施“南太湖学者”计划等举措,不仅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也让其对未来的科研环境充满信心。

让人才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真帮人才解决问题、帮人才解决真问题;建立一套管用机制、强化制度刚性执行……

聚焦人才创新创业痛点难点,湖州在浙江率先建立人才恳谈机制,每周三晚上举行人才恳谈会,截至目前已举办24期,服务人才185人,收集各类事项和建议371件,满意率98.4%。

“我们把恳谈会作为解决人才问题、优化人才生态的重要载体,对问题进行项目化交办、专班化运作、闭环化跟踪,确保件件有着落,推动在湖人才的幸福感、归属感。”湖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深种芰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眼下,快与慢、新与旧、外与内正在湖州实现更好的交织共融,人才在此,将寻觅到人生不同的意义与乐趣,看见中国不同的美丽。

本文转载仅做分享之用,如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联系:application@techtalentsuk.com

We are TopTalents

专注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对接交流的平台。公司承办各类学术活动、商务考察、人才交流活动和创业大赛,也为国内与国外的企业与部门提供技术与产业对接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如果您需要,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