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尹玉新团队发现单链DNA结合蛋白RPA1的全新生理功能

2022年7月12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尹玉新团队在 Cell Reports 上在线发表了题:RPA1 Controls Chromatin Architecture and Maintains Lipid Metabolic Homeostasis 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通过构建小鼠模型,应用 pull-down、RNA-seq、ATAC-seq 以及 Cut&tag 等多组学手段,发现了单链 DNA 结合蛋白 RPA1 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论文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以过量脂质在肝细胞内蓄积为主要病理特征。NAFLD 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 NAFLD 的发病机制成为肝脏领域和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尹玉新课题组于2015年首次建立了 Rpa1 敲除小鼠模型(Cell Res. 2015),观察显示杂合丢失 Rpa1 的小鼠(Rpa1+/-)更易诱发结直肠癌。该论文进一步发现Rpa1+/-小鼠对脂肪肝更易感,在年龄增长或者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的诱导下会出现脂肪肝表型。

为了深入研究 RPA1 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团队新构建了肝脏组织特异性Rpa1(Liver-Rpa1-KO)敲除的小鼠模型,发现 Liver-Rpa1-KO 小鼠在四周年龄患脂肪肝并逐渐进展为肝癌,在56周年龄的时候66.7% Liver-Rpa1-KO 小鼠进展为肝癌。

通过Pull-down,RNA-seq,ATAC-seq,Cut&tag 等多组学手段,以及 Seahorse 等实验,发现了 RPA1 可以通过与转录因子 HNF4A,染色质重塑因子 FACT 复合体等相互作用,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染色质可及性,从而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敲除 Rpa1 导致肝脏染色质处于更加致密的状态,抑制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导致肝细胞脂肪酸β-氧化速率的降低,脂肪的积累,小鼠脂肪肝的发生。另外,通过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 RPA1 蛋白在临床脂肪肝病人肝脏样本中表达水平降低,说明了 RPA1 在临床脂肪肝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该研究证实了 RPA1 可以通过调控染色质构象调控基因转录,发现了 RPA1 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重要作用,从表观遗传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为相关疾病预防以及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尹奇,基础医学院李扬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生命中心、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尹玉新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郭丽梅副教授的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命中心项目的支持。

We are TopTalents

专注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对接交流的平台。公司承办各类学术活动、商务考察、人才交流活动和创业大赛,也为国内与国外的企业与部门提供技术与产业对接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如果您需要,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

简历投递

所有应用程序信息和数据将受 GDPR 保护

All th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will be protected under GDPR